虚拟货币“挖矿”真面目
虚拟货币的“挖矿”看似复杂,实则只是通过计算机节点进行数学计算来生成虚拟货币。某地曾设立了一个超算中心,声称能提供高效计算服务,支持大数据处理等应用。然而,4年后真相大白,原来这个中心实际上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来赚取虚拟货币,而这属于国家不提倡的高能耗产业。
“挖矿”引发监管关注
一份通报指出,某些官员越权行事,推动并支持企业从事“挖矿”行为,这一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他们还与慕尼黑GM基金会等组织进行了交流,起初言辞看似高尚,但最终真相大白。同时,多地监测发现,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数量庞大,甚至包括不少党政机关的IP地址也遭到了非法入侵和利用。
监管部门明确表态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指出,将全面整顿国内虚拟货币的“挖矿”行为。主要针对的是产业规模化的集中式“挖矿”、国有单位参与的“挖矿”活动,以及比特币的“挖矿”。同时,发改委对虚拟货币进行了明确界定,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虚拟商品,而非真正的货币。与之相关的业务活动,被认定为非法的金融行为。
“挖矿”带来重大风险
虚拟货币往往具有匿名性等特点,这被不法分子用来规避监管。2020年,我国未受监管的跨境虚拟货币总价值高达1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1%,这对反洗钱工作构成了重大难题。在江苏省,一个“矿池”的日耗电量高达26万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监管政策逐步加强
五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着重指出要严厉打击比特币的挖矿与交易行为。进入九月,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整治通告,将比特币挖矿活动归类为淘汰产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的法律地位,并严格禁止各类主体对“挖矿”项目提供支持。
全面排查“挖矿”活动
大数据产业园等地有隐秘的“挖矿”行为,成为排查的重点对象。金融和网信部门将追踪“矿场”的IP地址、企业注册地及住所。政府明确表示将全面与虚拟货币断开联系,这一政策方向显然是为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虚拟货币的“挖矿”活动带来严重风险,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您觉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阻止这种行为?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您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