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运营成本问题十分突出,展业依靠人力驱动,流程极为繁琐,前中后台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导致单客运营成本明显偏高,就像某地方银行,其普惠金融业务中,前中后台人力分配不均衡,在单个客户服务上耗费大量资源,致使成本降不下来,这使得银行开展该业务时,收益和成本难以平衡。
摆脱传统模式的必要性
普惠金融业务若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得急需摆脱传统的人力依赖模式,银行传统的运营模式无法有效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还很难精准识别客户风险,以某家中型银行为例,传统的风控手段难以判断小微企业的风险性,这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所以,银行必须对传统运营模式进行大幅度革新。
人均管理生息资产规模差异
对典型商业银行人力情况依据公开信息展开分析,大型银行表现出色,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民营银行同样表现出色,它们人均管理生息资产规模较高,这是因为运营模式得以优化,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依靠先进运营模式,提高了人均管理效率,微众银行等数字化民营银行借助科技手段,使得人均管理生息资产规模远超同行。
数字化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数字化能覆盖从用户端到端的金融服务流程,这对银行精准识别普惠金融客群很有帮助,它还可以合理控制风险成本,让银行放贷时更有底气,比如招商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客户数据,对客户信用状况有了更准确把握,降低了坏账风险,减少了不必要损失。
数字化展业的要求与挑战
数字化推动银行开展业务,要达成客户在线化,也要达成业务在线化。银行既要进行业务迭代,又要进行 IT 架构迭代,通过这些来挖掘数据价值。例如,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卡中心以及财富管理部门,针对同一客户,会依据不同数据生成不同画像。然而在现实里,许多银行的数据整合能力欠缺,不同部门的数据没法打通,这让数字化转型遭遇诸多困难。
数据支撑的现实难题
普惠金融业务的客群缺少稳定的经营数据,只依靠银行内部数据和央行征信报告是不行的。金融科技公司大数金融,其核心风控只依赖央行征信报告,业务自动化率约为30%。美国的OnDeck自动化率也仅有60%。所以,全流程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银行需要拓展更多的数据来源。
IT 架构与成本挑战
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对传统银行的 IT 架构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其开发、运维模式带来了难题,在这种状况下,分布式银行 IT 架构应运而生。在个人金融领域,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微众银行相比,每个客户的 IT 运维成本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公司金融领域,网商银行和传统银行的成本同样存在明显差距。传统银行的公司金融业务比较复杂,其成本结构差异较大,因此相关测算只能作为参考。
数字化的重要意义与展望
总体来说,数字化是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办法,它可以提升银行客户服务的感受,还能够优化成本构成,比如通过线上服务,客户办理业务会更便捷,银行也节省了人力,将来,银行要逐渐将普惠金融业务转移到分布式架构,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降本增效,你认为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