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起源
2019年,Facebook推出了名为Libra的超主权货币,这一举动标志着重要的转折点。自此,各国开始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数字货币,可能引发的风险。特别是,数字货币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的潜在问题,也逐渐被揭露出来。
分类问题
根据发行主体差异,数字货币在反洗钱方面可划分为三类:去中心化匿名型私人货币、法定货币以及全球稳定币。私人货币具备虚拟资产属性,因其稳定性而受到广泛欢迎,被用作逃避监管和税收的手段,而传统的反洗钱监管机制在此类货币体系中难以有效实施。
本土风险
我国本土数字货币的首次应用多见于通过ICO进行融资,这类融资常被视作数字资产的融资方式。然而,这种融资方式缺乏现实资产的支撑,即所谓的“空气币”。这种情况导致了严重的非法融资问题,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埋下了风险隐患。
匿名难题
全球匿名交易盛行,账户数量激增,这使得数字货币洗钱活动变得更加难以察觉。问题的关键在于,账户的使用主体众多,且分布广泛,这使得洗钱者得以巧妙地掩盖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流动路径。
多元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洗钱分子会借助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双向兑换功能,将清洗干净的比特币转换成美元等主流货币。此外,众多机构开始将比特币作为资产储备,这或许会导致传统洗钱中的融合环节逐渐消失。
稳定之患
为了应对货币价值波动和监管挑战,大型的数字平台推出了以特定资产为锚点的稳定货币。这类全球稳定货币位于去中心化匿名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之间,既具有反洗钱的风险,又常常依赖跨国集团作为主体。它们设想中的交易系统将连接不同国家的金融网络,从而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人们都在讨论,在现行的监管框架中,我们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数字货币可能引发的洗钱风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给我们点个赞,并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